行业动态
中金:金融科技领航 移动支付先行
编辑:admin 点击量: 时间:2020-04-27

中金发布的研究报告《从用户分析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十大趋势》剖析了近五年的行业发展脉络。本文,中金重点聚焦移动支付领域,深度剖析消费者和商户运营的重要性。中金支出短期随着用户覆盖逐渐饱和、竞争格局区域稳定,2020年的数字金融将从“跑马圈地”过渡到“精耕细作”。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领先金融机构,将携手书写中国引流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2019年我国移动金融的用户增长依旧强劲,但在经过爆发式扩张后整体增速有所放缓。根据观察2019年月均MAU(月活跃用户数) Top 100的金融App,合计MAU(月活跃用户数)/DAU(日活跃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22%/21%,合计月均使用时长/月均使用次数分别同比增长37%/16%,其中月均使用时长增速显著高于MAU意味着用户粘性的提升。金融机构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以及金融IT公司稳健增长的营业收入亦提供了佐证。
 
头部App或从关注用户规模扩张更多转向用户运营层面。我们选取移动金融领域用户体量最大、同时也是全球非社交类用户数量最大的App支付宝,对比其与代表着移动互联网整个用户群体的微信App的MAU及DAU,亦能发现支付宝在历经成效显著的拉新之后,当前用户渗透率已经较高。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支付宝的人均使用时长、DAU占MAU比重等指标亦出现持续提升,彰显了其在提升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的诸多努力。
 
四个维度剖析用户差异
 
1、用户体量对比:支付>投资>贷款>保险
 
相较之下,以支付转账/账户查询/生活缴费等功能切入的综合金融、网上银行及支付结算类App用户体量显著占优,基本垄断了2019年月均MAU榜单的Top 15。通过对比2018年和2019年月均MAU Top 100金融App的变迁,我们发现网上银行(从32席增至36席)、消费信贷(从25席减至24席)、股票交易(持平为15席)、支付结算(从12席减至11席)四大类别的数量高于综合金融(从9席减至8席)、保险服务(从3席增至4席)以及理财投资(从4席减至2席),体现了商业银行持续加大移动应用投入、独立的理财/保险类App线上获客难度较高、以及主打P2P理财的平台在监管趋严下受到冲击等。
 
2、用户增速对比:涨跌分化明显、黑马异军突起
 
通过分析各领域2019年月均MAU Top 10 App合计用户数的变化,整体而言支付结算(同比+39%)、消费信贷(+33%)、保险服务(+31%)及网上银行(+28%)四大领域增长明显,主因银联云闪付的大力营销、现金贷头部平台在行业洗牌下抢占份额、居民保障需求的日益觉醒以及商业银行的持续投入;而股票交易(+9%)及理财投资(-11%)两类投资领域表现平平,主因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以及P2P理财走向消亡。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领域Top 10中月均MAU增速高于30%的翘楚平台包括:支付结算类的云闪付(5,120万、+159%)、网上银行类的招商银行(4,938万、+56%)、综合金融类的京东金融(3,253万、+31%)、消费信贷类的百度有钱花(700万、+97%)、保险服务类的中国人寿寿险(674万、+92%)、理财投资类的天天基金(582万、+42%)、股票交易类的牛股王(373万、+41%)等等。
 
3、布局领先的金融机构亦能引领金融科技的下半场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其移动终端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差距。我们定义MAU高于500万或DAU高于100万的45个金融移动应用为头部App(vs. 2018年40个),我们发现在支付宝一骑绝尘之外,传统金融机构(从2018年的22个增长至2019年的25个)从数量上继续领先互联网公司(从18个增长至20个),包括:
 
◎ 传统金融机构:1)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及工银融e联、工银e生活)、招商银行(及掌上生活)、交通银行(及买单吧)、中国银行、掌上银行(农业银行)、口袋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及民生信用卡)、光大银行(及阳光惠生活)、中信银行(及动卡空间)、浦发银行(及浦发信用卡)、发现精彩(广发银行)、兴业银行。2)保险:平安金管家(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寿险。3)证券:涨乐财富通(华泰证券)。
 
◎ 互联网/科技公司:1)互联网巨头旗下:支付宝(及网商银行)、京东金融、360借条(360金融)、百度有钱花(度小满金融)。2)股票交易领域的同花顺、东方财富、大智慧、牛股王。3)现金借贷领域:拍拍贷借款、分期乐(乐信)、来分期(趣店)、安逸花(马上消金);4)理财投资领域:天天基金(东方财富)。5)支付结算领域:云闪付(中国银联)、翼支付(中国电信)、华为钱包、OPPO 钱包。6)综合金融领域:以负债管理功能切入的随手记、51信用卡。
 
通过分析2019年12月份头部App的活跃度指标来看,可以发现尽管传统金融机构在数量上略胜一筹,但用户运营能力仍然存在提升空间,互联网平台在主要指标上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具体来看:
 
◎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维度:东方财富旗下股票/基金主打App位居前二,股票交易领域的同花顺、大智慧、涨乐财富通(华泰证券)、牛股王以及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京东金融亦处于领先位置。商业银行中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及工银融e联)、中国银行相对突出。
 
◎ 人均单日使用次数维度:在上述头部股票交易及理财投资类App之外,支付宝、平安金管家、随手记、京东金融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获得用户的高频使用,同时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拍拍贷、分期乐(乐信)、360借条、安逸花(马上消金)表现突出。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及掌上生活)相对领先。
 
◎ 日活/月活比例维度:支付宝及上述股票交易App显著好于其他金融App,反映了支付的高频入口地位以及股票行情/资讯应用使用的活跃。消费信贷类软件中来分期(趣店)、支付结算类的云闪付(银联)、理财投资类的天天基金(东方财富)、综合金融类的京东金融、网上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好于同业。
 
4、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亦正从“竞争”走向“竞合”
 
整体而言,伴随着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行业监管被拉平,前期游走在监管边缘、野蛮发展的公司受到更多冲击、甚至退出市场(典型如P2P),金融机构凭借自身在牌照、账户、资金、风控、产品创设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大“ABCD”(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领域的研发力度以实现降本增效;并牵手长于渠道/场景、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垦数字金融服务的新增市场。(参考中金报告《金融科技浪潮之下,金融机构选择不再“传统”》2017/9/5;《蚂蚁金服ATEC纪要:“业务+技术”双轴驱动的金融科技开放》2018/9/29)
 
 
综合金融的数字化升级
 
掌握移动支付船票的蚂蚁及腾讯基于超级App的流量入口和高频多元的数据积累,在理财/贷款/保险/信用等各数字金融服务领域全面开花,而其他互联网公司尽管布局广泛、但往往仅在垂直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 支付入口能够提供高效率的获客和高价值的数据,在争取用户的数字金融服务的心智上实现降维打击并取得领先优势。支付宝国内超过9亿AAU(年活跃用户)中80%+的用户使用超过支付/理财/微贷/保险/信用中的三类服务、40%+的用户使用前述全部五类服务;理财/微贷/保险/信用这四类数字金融服务已覆盖超过7.4亿的支付宝用户和2,800万的小微企业,活跃用户的User Relationship Balance(余额宝/花呗/借呗/年化保费之和)在开始使用蚂蚁服务后的5年内增长~10倍。
 
◎ 数字金融服务较难“一家独大”或“寡头垄断”,使得蚂蚁及腾讯之外的互联网公司亦能在市场巨大的金融服务领域分一杯羹。我们看到股票交易领域的东方财富、同花顺,消费信贷领域的360借条、平安普惠(陆金所)、百度有钱花,理财投资领域的陆金所、天天基金(东方财富)等垂直领域的头部互联网平台亦脱颖而出。
 
◎ 蚂蚁及阿里向商家开放整套商业操作系统,共同开垦数字化空间巨大的生活服务市场。相较发展成熟、用户渗透率较高的电商市场(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到20.7%),生活服务领域当前的数字化程度依然较低并正处于高速增长发展阶段。支付宝App在最新版本中的首页第一屏增加了外卖、美食/玩乐、酒店住宿、市民中心等入口,通过中心化的首页流量和基于小程序的商家自运营,结合时间、地点和需求,精准地推荐用户喜欢的服务,能够大幅提升商家服务的分发效率。此外,相比于微信支付能够向商家提供基于微信生态流量及社交关系链的营销能力,蚂蚁联合阿里生态能够向商家提供包括营销、CRM、供应链管理、物流、云计算及金融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支持。
 
蚂蚁金服在今年3月10日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从原来的金融支付服务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将聚焦服务业数字化、目标未来3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支付结算市场烽烟未熄
 
随着银联及网联加入到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清算环节、传统POS银行卡收单机构转型综合收单服务商,二维码支付产业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预计19年二维码相关的商业及面对面支付流水逾30万亿元),亦逐渐形成了商户侧-清算组织-用户侧的产业链分工新格局:1)传统银行卡收单机构(商业银行以及银联商务/拉卡拉为代表的非银机构)以及聚合支付服务商承担线下商户服务职能;2)网联/银联扮演转接清算方;3)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商付等巨头则掌握消费者的数字钱包。
 
◎ 商户侧:看好聚合支付头部服务商的市占率提升和盈利模式升级。经过过去五年移动支付的快速下沉,我们认为当前线下商户的覆盖率已经较高,未来聚合支付服务商的机会或来自:1)监管、竞争乃至疫情影响带来的行业洗牌下,盈利能力较弱的服务商退出市场为收钱吧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带来商户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这将考验服务商的推广和服务能力;2)在满足商户支付收单基础需求上,头部机构能够提供数字化的经营升级从而拓展更多营收来源——通过自研或与蚂蚁金服为代表的巨头或SaaS软件服务商开展合作,提供支付增值(如D0到账/分期/刷脸)、金融增值(如贷款/理财/保险)、经营增值(如员工社保/发票/线上小程序)、营销增值(如会员管理/发券/广告导流)等服务,这将考验服务商的产品和运营能力。
 
◎ 用户侧:二维码互联互通及数字货币的推广边际上或为用户规模领先的支付机构带来一定机会。随着二维码互联互通试点的扩大,在商户端布局落后的支付机构亦能够使用已经较为成熟的线下支付收单基础设施,其发展移动支付仅需更多聚焦于C端用户的拓展,边际上有利于零售转型领先的商业银行、银联云闪付、字节跳动/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小米/华为/OPP等手机厂商以及翼支付/和包支付等运营商旗下钱包的发展,但我们认为这对用户运营能力的要求较高、较难改变蚂蚁和腾讯领跑的格局。此外,据《财经》报道,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共同入局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我们预计,获得数字货币运营试点的机构亦有望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旗下App的使用频次。 
 

金融科技的创新为支付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借助金融科技,支付产业将助力金融机构更好地区分用户,更加精细化地提供金融服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交叉和融合,金融科技也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云和金融大数据平台集中一体化建设,人工智能也会依托集中化平台来部署实现。金融科技的未来将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融合生态。